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对更便利、更宜居社区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将住宅、商业、办公、休闲娱乐等功能集于一体的混合用途建筑应运而生。
图:各类混用建筑
这些“多元空间”为居民减少了通勤时间,促进了社区互动与活力的提升,亦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收入来源。然而,数种功能的叠加也带来了火源多样化、防火分隔不足、人员构成复杂、疏散难度增加等多种消防安全隐患。如何让不同用途的区域既能各自保证安全又能相互协调,是消防设计与管理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01 功能分区与标准适配
BS 9999特别关注了建筑的“住宅”功能,并基于此作了分类:
对于仅作居住用途的建筑,若其完全符合BS 9991的适用范围,则应按该标准设计。
(注:BS 9991是英国标准协会(BSI)发布的一部专门针对住宅类建筑的消防安全规范,全称为Fire safety in the design, management and use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Code of practice《住宅建筑设计、管理和使用中的消防安全——实施规程》。)
对于部分区域为住宅的混合用途建筑,BS 9999提出的首选做法是将建筑的住宅区与非住宅区从消防安全的角度上做到分隔、互不依赖,这样便可以对两部分区域各自独立套用相关规范:住宅部分使用BS 9991,非住宅部分则使用BS 9999。
图:各类混用建筑
一些建筑的设计结构复杂,住宅与非住宅区域难以完全分隔。在这种情况下,住宅与非住宅共用的区域(例如同一防火分区的公共走道、中庭等),被要求统一按照BS 9999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尽管BS 9999主要面向非住宅建筑,但它仍包含一些涉及住宅建筑的建议。
在某些情形下,两部分区域的消防安全会各自依赖于对方的防火性能设计。例如在一些办公区域与住宅区域共用地下车库的建筑中,若住宅区域的车库出入口防火性能设计欠佳,则可能在火灾发生时直接影响到办公区域的安全。此时应采用两部标准中要求更严格者。
图:共用地下车库
标准特别强调,在设计混合用途建筑时,住宅区域的疏散方案应独立考虑,不能指望住宅区与商场、办公等区域的人员一同撤离,否则极易因人群混杂造成通道拥堵和撤离延误。
02 “安全依赖”与双保险策略
BS 9999在8.3小节中进一步强调了混合用途建筑中各区域之间的“安全依赖关系”。当不同区域共用同一套消防设施、防火通道,或者当一个区域的疏散策略需要依赖另一个区域的同步撤离时,便可视为两者在消防安全方面具有相互依赖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BS 9999提出了“有依赖就抬高标准、无依赖就彻底隔断”的双保险思路:
若建筑不同功能区在消防安全上存在依赖,则必须在BS 9991与BS 9999中选取更严格的一套要求作为共同标准;
若不存在依赖关系,就要在防火设计中,通过防火分隔、独立消防系统以及互不干扰的疏散策略,确保任一功能区的安全不会因另一功能区的故障、延误或管理问题而受到影响。
图:防火分区示意图
除此之外,管理的延续性也至关重要,从建筑落成那一刻起,就应有清晰的、涵盖火灾风险评估、资源与权限配置、消防安全培训、现场作业管控、维护测试、通讯、应急规划等各方面的火灾风险管理策略。
这在混合用途的建筑中尤为关键,因为不同功能区往往由不同的运营方所管理,所以更需要一套跨主体的协调机制,来确保防火策略可切实落地。
03 多元人群疏散与无障碍设计
混合用途建筑的人群构成多元化,商场中可能有老人、儿童和轮椅使用者,住宅区里可能有长期卧床者,办公区则可能有听障或视障员工。再加上各功能区之间空间交错,共用楼梯、电梯和逃生通道,极易导致人流拥堵,而常规楼梯也不利于轮椅或拐杖通行。在这样的环境下,若缺乏系统的无障碍设计,残障人士的逃生将面临极大困难。
图:无障碍电梯标识
BS 9999对此明确指出:疏散方案必须在设计阶段就考虑残障人士的需求,通过提供多种供残障人士使用的辅助设施(如疏散电梯、避难区、视觉/触觉指示、语音播报式的疏散指令等),确保在火灾发生时,残障人士也能安全撤离。
结 语
混合用途建筑是城市集约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消防安全管理折射出现代城市治理对精细化与系统化的要求。BS 9999以其灵活而严格的标准协调、功能隔离与疏散独立等原则,构建出兼顾效率与安全的韧性设计框架。它体现出的是一种整体性的安全观:消防安全不再是孤立的技术条款,而是贯穿设计、运营与应急全周期的系统决策。
消防知识、消防器材、消防技术、消防法规的学习交流中心 --消防百事通--一起来关注 www.fire11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