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欢迎来到消防百事通 消防产品  |  APP下载  |  消防工程群  |   手机站    公众号
  • 资讯
  • 问答
  • 文库
0 我要加群
我要投稿
你的逃生路线是如何被“预测”的?
2025-07-23 10:01:52浏览量:1174
[加微信:fire114119,邀请你加入消防百事通交流群!]

1676620969441648.gif

英国标准BS 9999:2017将逃生路线设计定义为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它不再局限于“多设出口”的粗放思维,而是构建了一套以火灾发展时间线为核心的动态模型——从起火到烟气弥漫的每一刻,都对应着人员反应、移动与安全的精密计算。


01 逃生设计的底层逻辑:两条时间线的生死竞赛

BS 9999在现代建筑的逃生设计中,提出了两条并行的时间轴:一条是火灾时间线,它记录火势蔓延、烟气扩散以及生存环境逐渐恶化的过程;另一条是人员时间线,它涵盖自发现火情、启动逃生到最终抵达安全区域的完整流程。

标准强调,避难容许时间(Available Safe Egress Time; ASET)应大于避难所需时间(Required Safe Egress Time; RSET),才能保证人员顺利撤离。其中,RSET又可细分为四个关键阶段:探测与报警时间、预动作时间(人员识别到风险并开始行动)、水平移动时间(从房间到楼梯或安全区)以及垂直移动时间(从楼梯到最终出口)

图片1.png

图:火灾时间线与人员时间线的对比


基于上述原则,应针对不同建筑类型与人群特征应采取相匹配的疏散策略,例如在高层建筑中通过声光报警等方式压缩预动作时间、在人流密集区合理规划出口宽度以避免排队拥堵等。只有充分考虑火灾蔓延与人员行动两条关键时间线,并通过合理的设计措施确保ASET>RSET,才能最大化地提升人员火场逃生的安全性与效率。


02 三类疏散策略及其适用场景

在制定建筑疏散策略时并不存在所谓的“最佳方案”,而是需要最适合特定建筑与人群的方式。BS 9999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共提出三类策略:

对于低层建筑、地下室等,采用同时疏散方式,即在火灾发生时所有人员同时撤离,并要求楼梯宽度足以容纳全楼人员的疏散流量;

对于高层建筑和中庭楼宇,标准建议采取分阶段疏散模式,其原则是把火点所在楼层的人先撤离出来,剩下楼层再按批次(常见是两层一批)陆续疏散。这种疏散模式要求在每层都做好防火分区或带前室的防烟走道,并配置消防电梯、紧急语音广播等主动/被动消防设施。

在医院、养老院、大型商业综合体等人员密集场所,渐进式疏散能发挥关键作用:它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水平渐进式疏散:直接将人员移动到相邻的防火区;第二类为分区式疏散,如在大型商场中将顾客先转移至无烟的相邻区域。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先将人从起火区域“水平”转移到同一层的安全防火分区,等火势受控或救援到位后再整体撤离的疏散模式。


03 水平与垂直逃生通道设计要点

BS 9999对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逃生通道设计都有明确要求。通常而言,水平方向的逃生是指从同一楼层内任意位置移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过程;而垂直方向的逃生则是在完成水平转移后,借助竖向通道进一步撤离至最终安全地点,最常见的方式即是通过楼梯进行逃生。
BS 9999 根据两个主要因素来定义建筑物的风险概况:一是使用者特征(即使用者对建筑物的熟悉程度,以及他们是在清醒状态还是处于睡眠状态),二是火势的增长速度


其中,使用者特征在 BS 9999 中被分为三大类别:

• A 类:使用者处于清醒状态并且熟悉建筑物;

• B 类:使用者处于清醒状态但不熟悉建筑物;

• C 类:使用者可能处于睡眠状态。


基于火势增长速率的不同(慢、中、快和极快),BS 9999将上述分类进一步细化为4个等级(A1-A4;B1-B4;C1-C4),其严重程度依次递增。
例如,若建筑使用者处于清醒状态、对建筑物的环境非常熟悉,且预计的火势增长速率较慢,则风险评定为A1,C4则代表最危急的情况。

BS 9999 会根据不同的风险概况,为逃生通道的设计制定相应要求。以水平逃生为例,BS 9999 规定:对于 A2 级建筑,单向逃生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 22 米,双向逃生的最大距离不得超过 55 米;而对于使用者对环境更为陌生的 B3 级建筑,单向逃生的最大距离则缩短至 16 米,双向逃生的最大距离也相应缩短至 40 米。(单向逃生距离:指居住者从房间最远点到唯一出口的行走距离;双向逃生距离:指居住者从房间最远点到两个出口中最近出口的行走距离。)

图片2.png

图:提供最低级别的防火措施时允许的最大逃生距离


注:Direct即逃生的直线距离,通常取实际逃生距离(Actual)的 2/3。当空间内部布局尚无法精确规划时,这种计算方法可作为最保守的设计方案。

此外,BS 9999还规定了每人在逃生出口所需的最小宽度。以B3级建筑为例,每人至少需要6毫米的出口宽度——也就是说,如果要为600人提供逃生通道,则出口总宽度应至少达到3.6米。


图片3.png

图:提供最低级别防火措施时的出口宽度


在垂直逃生方面,BS 9999规定了同时疏散时逃生楼梯的最小宽度(测量逃生楼梯宽度时,要在距楼梯坡线1.5米高以内的范围,找墙壁或栏杆之间最窄的地方,用净宽来作为楼梯的有效逃生通道宽度)。该最小宽度依据每层需要使用楼梯的人数来确定,确保火灾发生时可同时疏散所有楼层,并确保起火层的人员能迅速离开。

图片4.png

图:楼梯坡线(pitch line)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对于7层的A2级建筑而言,每人需要的逃生宽度为2毫米,则供300人逃生的楼梯宽度至少应为600毫米。

图片5.png

图:同时疏散用逃生楼梯的最小宽度


此外,BS 9999 对特殊人群(如残障人士)的疏散策略也提供了实用指导。对于采用分阶段或分区疏散系统的建筑,残障人士可先水平移动至更安全的区域,再乘坐消防电梯进行撤离;若无法立即离开,也可在安全区域等待救援。

通过这一更为安全、人性化的逃生方案,特殊人群可以减少对他人协助的依赖,同时也有效缓解了楼梯的通行压力、显著提升了整体疏散效率。


04 结语

逃生路线的设计,本质是与不确定性的博弈。BS 9999通过科学分析与系统方法,为逃生路线的设计提供了更可靠的思路。只有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并不断提升应对能力,建筑才能在关键时刻更有效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消防百事通尾页.jpg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消防百事通系信息发布平台,消防百事通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条评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评论
评论

联系方式 | 加入消防百事通 | 关于消防百事通 | 网站地图

消防知识、消防器材、消防技术、消防法规的学习交流中心 --消防百事通--一起来关注 www.fire114.cn

© 2021 消防百事通 苏ICP备19006513号-1

苏公网安备 32099502000190号